首页
搜索 搜索

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,为何失去卫青霍去病之后,晚年连打败仗?

史说话春秋     2023-07-09 20:57:50

公元前103年,这是漠北之战后第16年,霍去病去世之后14年,卫青去世之后3年。


(资料图)

汉匈时间,烽火再起。

从这年开始,到公元前90年,一共13年间,汉匈之间,进行了4次大规模战役。

然而,与战果丰硕的卫青霍去病时代不同,此时的汉朝皇帝,依然是汉武帝,这4场战役,却难求一胜。

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,离开了卫青霍去病,就不会打仗了?

01、公元前103年,赵破奴被俘虏,全军投降

自从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,匈奴人被卫青霍去病打得“漠南无王庭”之后,汉匈之间,已经16年没有开展过大战了。

然而,匈奴人却从未消停过。

霍去病还在世的时候,匈奴人就扣留了汉使。勃然大怒的汉武帝,正在征集兵马,霍去病去世了。加上此时汉朝马匹不够,于是“汉久不北击胡”。

而汉朝的重心,也转到了经营西域上。

西域本是匈奴的势力范围,自然不会拱手让给汉朝。他们屡屡派出军队,攻击和劫持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。

汉武帝曾经派公孙敖率领5000骑兵、赵破奴率领1万骑兵,兵分两路出塞几千里,一个匈奴人都没看到,无功而返。

转眼,汉匈之间已经停战16年。突然间,一封来自匈奴的上书,让汉朝觉得天上仿佛掉下了馅饼。

原来,这些年里,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匈奴的老单于去世了,他的儿子“儿单于”继位。这个年少轻狂的儿单于,十分凶残,杀人不眨眼,匈奴内部人心惶惶。

天公也不作美。这年冬天,匈奴遭遇大雪,很多牲畜在严寒之中死去。一时之间,匈奴人的生存,都成了天大的问题。

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之下,匈奴左大都尉决定孤注一掷,杀死儿单于,投降汉朝。

他或许还记得,18年前,匈奴的浑邪王率领4万人投降了汉朝,得到了丰厚的奖赏,一直活得很逍遥。

收到这个消息,汉武帝大喜过望。他派人建了一座“受降城”,用来迎接匈奴的左大都尉,并派出赵破奴率军去接应他。

赵破奴,是霍去病麾下一员勇将。18年前霍去病河西受降之时,赵破奴就作为霍去病的鹰击司马,跟在霍去病身边。

在霍去病去世之后,赵破奴独自领军作战,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。他仅用700骑兵,就攻破了西域的楼兰。

他看起来,似乎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可是还没等赵破奴接到匈奴的左大都尉,意外就发生了。

左大都尉行刺儿单于不成,反被儿单于所杀。并且,儿单于知道了,汉军已经在来袭的路上。

儿单于派出匈奴的左贤王,率领8万精骑,前去追击赵破奴。

摸清了对方的兵力之后,赵破奴倒吸了一口凉气。他且战且退,杀敌好几千人,眼看就要回到了受降城。

只要退到受降城,匈奴人攻城能力有限,赵破奴的大军就安全了。

他虽然受降不成,好歹杀了敌军几千人,自己的损失也不大,就此还朝,也说得过去。

可就在这个时候,赵破奴做了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决定。

他作为一军主帅,在匈奴大军的包围之下,居然只率领小股亲兵,就离开了大军,去寻找水源。

匈奴人很快就发现了落单的赵破奴,一拥而上,把他俘虏了。

2万大军群龙无首,已经无力应对8万匈奴骑兵的攻击。更何况,根据汉朝的规定,主帅没了,手下的军吏即便突围回去,也要被诛杀。

赵破奴的部下经过一番分析之后,决定全军投降,以保住性命。

自漠北之战后,汉匈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,以汉朝主帅被俘虏、2万大军集体投降告终。

汉朝惨败。

02、公元前99年,李广利损失惨重,李陵全军覆没后投降

赵破奴惨败之后,汉朝举朝震惊。

大臣们纷纷觉得,应该把精力重新放在对匈奴作战之上,一雪前耻。

可是当时,李广利正在攻打大宛,且战况不利。汉武帝觉得,如果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拿不下来,汉朝将在西域威严扫地。

于是,汉武帝没有第一时间反击匈奴,而是专注于对大宛的作战。

而另一方面,匈奴的儿单于在打败了赵破奴之后,原本想要乘胜追击,拿下受降城。

可是,匈奴的攻城技术落后,加上汉军早有防备,儿单于最终无功而返。

儿单于很快就病逝,而汉朝则在受降城之后,继续再接再厉,出塞数千里,在漠南地区的中部继续建城。

在这期间,匈奴人也曾派兵打劫汉朝的边塞,而汉军只是像文景时期一样, 把匈奴人赶跑。汉匈之间,好几年没有爆发大战。

终于,李广利二征大宛,胜利归来,威震西域。

他很快就转而出击匈奴。

李广利从大宛得胜还朝之后,不仅西域震慑,就连匈奴,也表现得十分谨慎。

匈奴的新单于不仅放回了之前扣留过的汉使,还上书卑微地说:汉朝公主曾下嫁匈奴,汉朝天子就是我的长辈,我岂敢和长辈作对?

汉武帝心满意足,派出郎中令苏武出使匈奴,不仅放回了之前扣押的匈奴使者,还赏赐了不少财物。

可是,苏武到匈奴,就发现,匈奴人一改卑微的姿态,变得傲慢无比。

就在苏武即将还朝之际,匈奴发生了一场内部斗争,牵连到了苏武。苏武自此被扣留匈奴19年。

苏武一行人被扣留的消息传到汉朝之后,汉武帝勃然大怒,发动大军进攻匈奴。

而他选中的主帅,则是刚从大宛归来的李广利。

这一年,是天汉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99年。距离赵破奴被俘虏,已经过去4年。

也就是在这一年,李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。

在李广利率领3万大军,在与匈奴的右贤王苦战的时候,汉武帝召见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,让他为李广利的大军运送粮草。

自从李广自尽、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,汉武帝一直相当照顾李家。李敢的一儿一女,都被送进东宫,深得太子宠爱和信任。

李陵也被汉武帝重用,先后担任侍中、建章监等卫青霍去病出道之前担任过的职务。

他还曾像霍去病初战一样,率领800骑兵深入匈奴腹地。此行虽然没有遇到匈奴人,却也勘察了地形,为日后作战打好了基础。

随后,李陵便驻扎在河西一带,练出了5000勇士。

此次汉武帝召见李陵,想让他运送粮草。粮草是决定军队胜败的命门所在,这个任命并不算辱没李陵。

然而,李陵却不想做这些后勤工作。他想成为战争的主角。

他跪下叩首,请求汉武帝,让他率军出击,独当一面。

汉武帝为难:汉朝马少,骑兵已经交给李广利,没有多余的马拨给李陵了。

李陵信心满满:不需要马,臣的5000步兵,足以直捣匈奴王庭。

汉武帝同意了。

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我们便相当熟悉了。

李陵的5000步兵,在浚稽山遭遇了匈奴单于亲率的3万骑兵。

一开始,匈奴单于并未把这5000人当回事,直接就向他们扑了过来。

可是李陵沉着应战,用大车结阵,居然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匈奴,还杀死敌军数千人。

匈奴单于又惊又怒,下令左右贤王前来支援,共计8万骑兵,继续攻击李陵这5000人。

可是,匈奴的大军,依然无法占据优势,被这群步兵打得节节败退。

这下子,匈奴单于郁闷了。他怀疑,这5000人只是前来诱敌的,汉军的主力,正在不远处等着伏击他们。

于是,单于决定退兵。

就在这时,李陵手下一个军候管,由于被上司责骂,一怒之下投降了匈奴,并把这支汉军的虚实全部告诉了匈奴单于。

原来,这支汉军真的只有5000人,且无任何后备支援。

得知真相的匈奴单于,开始肆无忌惮地进攻李陵的军队。最终,李陵弹尽粮绝,在几近全军覆没之后,选择了投降匈奴。

这一战,李陵的5000步兵,只剩下400人突围成功。而匈奴损失了超过一万人。

若是只看李陵这一路,虽然李陵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,但人数不多,且杀敌过万,不算惨败。

可是,李陵这路,只是小股部队,连汉武帝本人,都没抱太大希望。

汉军的主力,在李广利的手里。他率领3万骑兵,出酒泉出击,在天山遇到了匈奴的右贤王。

一开始,战事进行得还算顺利。李广利击败了右贤王,并杀敌万余人,准备班师回朝。

然而在回程路上,李广利遭到了匈奴军队的围困,几乎没法逃脱。

几番交战下来,李广利军队阵亡高达六七成,大约损失了2万人。

另一路,卫青的旧部公孙敖,和霍去病旧部路博德,两人的军队顺利汇合,却扑了个空,没能找到匈奴人的军队,无功而返。

这次战役,李广利杀敌万余人,损失约2万人;李陵亦杀敌万余人,自身5000人全军覆没,本人投降。

汉军的损失数大于匈奴人,且汉军显然没能完成战略目标。匈奴再胜。

03、公元前97年,汉朝21万大军准备决战,却不胜不败

公元前99年的败仗,让汉武帝愤怒不已,尤其李陵的投降,让他气得咬牙切齿,太史公司马迁因此遭到了宫刑。

与此同时,汉武帝也意识到,自己小瞧了匈奴这个多年前的手下败将,战略部署过于潦草,秋天出击,也过于托大。

他用了两年的时间,召集了21万大军,意图和匈奴展开决战。

其中,由6万骑兵、7万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,由李广利率领,从朔方出击。

霍去病旧部路博德,率领万余人,与李广利汇合。史书没说这一路是骑兵还是步兵。

汉武帝宠臣韩嫣的弟弟韩说,率领步兵3万人,从五原出击。

卫青的旧部公孙敖,率领1万骑兵,3万步兵,从雁门出击。

即便是在卫青霍去病的年代, 除了最后的漠北之战外,也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出击。

匈奴单于也非常严肃地对待这次决战,把老弱妇孺以及资产,都迁移到了遥远的余吾水北面。

单于亲率10万大军,严阵以待。

李广利和匈奴单于的主力大军,展开了激战,在十多天的时间里,难分高下,最后双双撤退。

公孙敖和左贤王交战,打着打着,发现局势对自己不利,赶紧撤退。

韩说则没见到匈奴人的影子,一无所获地回来了。

至于路博德,史书压根没记载他此战做了什么。

可以说,这场规模20多年来最大的大决战,打成这样,无论是汉朝还是匈奴,谁都没占到便宜,没拿到理想的结局,颇有点没滋没味的。

此战过后,双方都无力再次大规模出击,汉匈之间,又进入了长达7年的休战期。

04、公元前90年,汉武帝一昏招断送7万精锐

就在汉匈休战的7年间,汉朝发生了巫蛊之祸。皇后与太子双双自尽,长安城内血流成河。

汉朝内部,也怨声载道,危机四伏。

就在巫蛊之祸的第二年,匈奴人再次犯边,入侵了汉朝的五原和酒泉。两地的都尉都战死。

愤怒的汉武帝,再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役。或许,他也想通过一场大胜,来一扫汉朝的阴霾。

汉武帝选中的将领,依然是李广利。

这个选择并不奇怪,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,尽管李广利表现不算出色,但他已经是汉武帝后期战绩最好的将军了。

李广利率领7万汉军主力,从五原出击。而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3万人,重合侯莽通率领4万人,兵分两路出发。

李广利出征之时,他的亲家,丞相刘屈氂,亲自把他送到了长版城外的渭桥。

两人约定,既然太子刘据已经自尽,他们就想办法把李广利的外甥,昌邑王刘髆,扶上太子之位。

这为李广利后来的遭遇,埋下了伏笔。

战事的一开始,相当顺利。

此时的匈奴人,已经又一次换了单于。一听到汉军出击,立刻转移民众和资产,严阵以待。

御史大夫商丘成,遇到了李陵率领的匈奴军队,转战七日之后,击退敌军,顺利还朝。

重合侯莽通则遇到了右贤王的军队。右贤王一看汉军兵强马壮,不敢对阵,直接撤军。莽通在回师路上,顺便攻破了西域的车师国。

李广利则遇到了匈奴的右大都尉。他甚至没用用到汉军的本部兵马,只派出属国2000骑兵,就把匈奴人打得丢盔卸甲,并乘胜追击到了范夫人城。

如果此战就此结束,汉军虽然收获不算很大,但是至少打了13年来的第一场胜仗,也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了。

而且,由于汉朝和匈奴的人口基数不同,这番缠斗,即便汉朝在战场上的战果不算辉煌,匈奴人却承担不起连年的征战,损失远大于汉朝。

可是,就在李广利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,突然听到了一个来自长安的噩耗:他和丞相刘屈氂的约定败露,刘屈氂全家已经被杀,李广利的家人则被投进了监狱。

李广利如遭五雷轰顶,不知如何是好。

有属下劝他投降匈奴算了。他却担心,自己一旦投降,家人就没有活路了。

经过一番挣扎之后,李广利决定,主动寻找匈奴人决战,立一个让汉武帝无法拒绝的大功,回去救家人。

李广利率领军队,深入匈奴腹地,找到了匈奴左贤王的大军。

一番激战过后,汉军大胜,还杀死了匈奴的左大将。

李广利觉得,这样的功劳恐怕还不够救家人,决定继续深入,继续和匈奴人决战。

他的心思,被部下觉察到了。他的部下担心,李广利急功近利,就算眼下打赢了,再继续深入,恐怕也要吃败仗。

他们决定,把李广利扣押起来,逼他撤军。

行动还没开始,就被李广利察觉。李广利虽然把几个谋划者全部斩首,却也觉察到军心不稳,于是率领大军向南撤退到了燕然山边上。

匈奴单于发现李广利的大军先是急速进军,接着又急速撤退,往返一千多里,必定是人困马乏。

于是,单于亲率5万大军,在燕然山下和汉军展开了血战。

到了晚上,双方暂时休战,匈奴人却连夜在汉军营前挖了一条好狗,接着从汉军后方发起攻击。

汉军往营前撤去,却纷纷掉进壕沟。

李广利本就心乱如麻,遇到这种剧变,更是难以指挥作战。

7万大军,就此全军覆没。走投无路的李广利,选择了投降匈奴。

消息传回长安之后,李广利的全家被杀。

这是汉武帝时期最后一次对阵匈奴,也是汉武帝对匈奴最惨痛的一场失利。

不得不说,7万大军出征在外,汉武帝居然把主帅全家下狱,这一举动实在是太糊涂了。汉武帝是此次惨败的第一责任人。

05、为什么汉武帝晚年难求一胜

不得不说,汉武帝晚年对阵匈奴的战绩,和卫青霍去病在世的时候,差得可太远了。

按理说,汉武帝早期,正值匈奴的鼎盛时期,尚且能打胜仗。

到了晚年,被卫青霍去病重创过的匈奴,纵使有16年的时间休养生息,也最多成长了一代人,又经历了内乱,战斗力比早期弱多了。

那时候的匈奴,应该比卫青霍去病时期更好打才对。

是什么原因,让晚年的汉武帝对阵匈奴难求一胜呢?

其一,将领素质差异。

我们撇开卫青霍去病,看汉武帝早期对阵匈奴的战绩,会发现,也是难求一胜。

李广,守城的时候表现出色,可是一到主动出击,就两次全军覆没。

公孙敖,两次独立领军,一次率领1万骑兵出站,损失7千人,一次直接迷路,颗粒无收。

公孙贺,唯一一次领军出征,连匈奴人的影子都没看到。

可以说,汉武帝早期对阵匈奴所有的胜仗,都是卫青和霍去病打的。其余的将领,唯有跟随卫青霍去病,才能一起取胜,一旦独立出击,就没赢过。

这么一对比,汉武帝晚期好歹还打了一些胜仗,表现得比早期那些将领还要好些。

实在是卫青霍去病太厉害了,每战必胜,所以让汉武帝早期的战绩,显得格外辉煌。

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汉武帝晚期,没有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,战绩不佳,也在意料之中了。

其二,战线变长。

我们看卫将军骠骑列传,会发现,卫青和霍去病出击的距离,最远的一次,便是漠北之战,霍去病出塞2000余里,和匈奴左贤王交战。

其余时候,出击的距离,一般在千余里内。

例如卫青早期的主战场,在河套地区,就在长安北面,匈奴南下只需两三天就直逼长安。

霍去病的主战场,则在河西走廊,行军路线,亦是千余里。

而匈奴人在连续失去河套与河西之后,又在漠北之战中惨败,从此“匈奴远遁,而漠南无王庭”。

他们再面对汉军的时候,也会主动回退,撤离大部分,拉长战线,以逸待劳。

所以,汉武帝后期再出击匈奴,战线就拉得非常长了。

例如赵破奴去迎接要投降的匈奴左大都尉时,行军远至浚稽山,离朔方有2000多里。

而李广利全军覆没那一次,撤军千里之后,回到了燕然山。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,东汉窦宪出塞3000余里,燕然刻石而还。

可以说,汉武帝后期出击匈奴,行军距离的下限,就相当于是早期的上限了。

这对军队的后勤和管理、士兵的体力和士气,都是非常大的考验,作战难度,直线上升。

毕竟,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霍去病一样,舍弃粮草,越过沙漠2000余里,还能和匈奴进行大决战的。

便是霍去病本人,也没有过3000里这么长距离、高强度的行军,更何况这些远不如他的将领呢,想打赢以逸待劳的匈奴人,实在太不容易了。

其三,马匹不足。

汉武帝后期对阵匈奴,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,就是马匹不足。

这个问题,其实在漠北之战的时候,就已经凸显出来了。

汉朝经过70多年的积累,家家养马,到马邑之围的时候,能一口气拿出30万的骑兵。

可是到了漠北之战,经过十多年的战事损耗,这场倾举国之力的大决战,汉武帝出动10万骑兵,能调用的马匹,却只有14万匹。

按照每个骑兵至少2匹马的标准,汉朝在漠北之战的时候,马匹就已经相当不足了。更别提,漠北之战后回来的马匹,还不到3万匹。

不过,卫青霍去病个人能力出众,即便在马匹不足的情况下,也能打漂亮的胜仗。

后面的将领,就没有这个能力了。

我们可以看到,即便漠北之战后,经过16年的修养,汉匈之间才重新开战,但是汉朝的马匹,依然是严重不足的。

李陵出击匈奴的时候,只有5000人,汉武帝都拿不出战马来配置这支军队。

后边两次决战,汉军出动的步兵,也基本上是多于骑兵的。

我们都知道,对阵匈奴,骑兵是关键。汉朝骑兵和步兵混合的军队,对阵匈奴的精锐骑兵,很难取胜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,在汉武帝的后期,虽然匈奴的战斗力减弱了,可是他们跑得更远,战线拉得更长了。

与此同时,汉朝又缺马,难以组建真正精锐的骑兵部队。

李广利好几次先胜后败,也可以看出,在汉军和匈奴交战的时候,汉军的战斗力是强于匈奴军队的。但是由于战线太长,汉军的后劲不足。

所以,汉武帝后期攻打匈奴的难度,实际上并不比卫青霍去病时期轻松。

而汉武帝又失去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绝世名将,手底下只有一批难以独当一面的庸才可用。

此消彼长之下,汉武帝后期对阵匈奴的战绩这么难看,一点都不奇怪了。

你说是不是呢?

X 关闭

热讯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 © 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