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热点评!清朝人口为啥会出现爆炸式增加,从7000万增加到4亿,原因很简单
在封建制度正式建立后,其中有许多令人瞩目、令人骄傲的王朝,在历史的星空之上熠熠生辉,为我们树立起对过往岁月的自信。汉朝虽远必诛的风采、盛唐万国来朝的雄姿等等,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和欣赏的文化记忆。
(资料图)
可以说每一个朝代,各有其独特的风采,都值得我们尊敬。而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也有其卓绝的地方。
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各地统治力最强的一个朝代,也是我国历史上,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朝代。但是人们不禁疑惑,为何到了清朝人口会出现爆炸式的增加,从明末时期的7000万增加到4亿,其实原因很简单。
说到人口增长的因素,我们会想到什么?是优渥的生育条件还是对繁衍后代的渴望?这其中的答案有许多,但是在清朝统治的历史时期,人口增长因素最重要的原因,是海外高产粮食作物的大量推广。
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、麦哲伦及其船队全球航行之后,西方就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期。在这个时期,全世界都被船队缓慢的联合起来,世界各地的物品被迅速传播开来,从一个大陆跨越海洋去到另一个大陆。
地理大发现对中国当然也有影响,虽然,那时候的我们仍处于封建统治时期,明清两朝大部分时间也都以闭关锁国为主要的外交政策。但是仍旧有一些海外的粮食作物传入中国,其中最重要的,莫过于土豆和番薯。
这两种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约为明朝后半叶,从东南沿海地区流入中国内陆。但那时候的农民还没有对这两种作物起到足够的重视,并没有大量种植它们。
更为关键的是,当时的地主也不允许农民种植这种没有见过的作物,害怕和疑虑使他们放弃了对这类农作物的生产。
而且明朝后半叶,整个地球进入了小冰河时期,意思就是,这个时期夏天干旱易发生洪涝灾害,冬天又极为的寒冷。这就对农民的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再加上明朝末年战争频发,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战争并在战争中死亡,就使得当时的人口数量锐减。
等到了清朝入关,气候又变得舒适起来,这时新兴的地主阶级对土豆和番薯这两种农作物并没有疑虑,准许农民生产。不久后农民发现,这两种农作物产量极高,即使是在荒芜的土地上,也能有良好的收成,于是,他们更是大肆推广这种作物的生产与种植。
粮食多了,能养活的人也就变多了,在没有娱乐活动的封建时期,天黑之后,农民能做的事也就是关门造娃,这里也就为人口大爆炸提供了双重准备。
其次便是清政府关于人口和税收的政策,对人口爆炸也有极为重大的影响。在康熙皇帝之前,封建王朝的税收政策,一般是按照人头和土地来算的,一家一户有多少人,就要收多少个人头的税。
而当时,农民的情况大多是地少人多,税收的压力特别大;而地主拥有的土地很多,但是要交的税却相对很少,这就使得大量的农民被迫依附地主,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黑户。
这样一来,一方面造成了国家普查人口时的疏漏,使大量的人口隐藏;另一方面,导致农民不敢生、乃至害怕生的心理,因为增加一个人,就要多交一份税。
而到了康熙五十一年,皇帝下旨“盛世滋丁,永不加赋”,意思是从该年之后,每家每户增长的人口不再收税,还是按照前一年的政策征收。而到了雍正时期,更是直接废除了人口税,摊丁入亩,放宽户籍管理政策。
这样一来,不但减少了农民的负担,也变相的增长了农民生孩子的意愿。另一方面,清朝统治时期,农民活动的疆域扩大,从北方的外蒙古、贝加尔湖到南边的越南,都是清朝统治的疆域。
而且清朝在当地也设置了管理的政府部门,不像以往的朝代,对边疆地区控制力那般薄弱。这样一来,农民农业生产的地域扩大,并且有了官府的保障,能够安心的在当地繁衍后代。
虽说能够安心的生育孩子,但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,女人生孩子就像是去鬼门关前走了一遭,落后的医疗技术无法保障一个女性生育的安全,甚至于一点小病都可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。
在过去,那个没有疫苗,医疗保障系统也没有完全建立的封建时期,甚至是小小的感冒都会导致死亡,更别说生孩子这么危险的事。
但到了清朝时期,医疗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发展。清政府开始大力推广李时珍总结的《本草纲目》,以及一些相对先进的预防方法,比如对天花的预防和治疗。
等到这些技术真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,被大众百姓所熟知后,当时的医疗观念也有了一定的进步,这也对清朝人口的爆炸式增加奠定了基础。
因此,在清朝时期,女性在生育过程中,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的生命安全,都有了一定的保障,那些经验丰富的产婆和医师面对生产,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经验,能够很大概率的保护母子的安全。
人口绝不是一朝一夕增长的,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结果。而清朝人口的爆炸式增长,不仅是气候条件和粮食作物的影响,也是人们人口观念、朝廷政策的推动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