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镇公务员申论文章写作素材储备之中国精神
(资料图)
各位考生在申论备考中不可存在侥幸心理,无论申论试卷如何分类,议论文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。今天从中公教育以中国精神的角度为大家提供论据素材。
一、刚柔相济、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
中国精神包含着阳刚与阴柔两个层面。《易传》谓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自强不息,是中国精神固有的超越性,显示出刚健有为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;厚德载物则蕴含着中国精神固有的内在性,如虚壹而静、德性修持等人生观与价值观。内在性与超越性,刚柔相济,构成了中国精神的两个层面,并塑造了中国国民的基本人格模式。
二、和谐与中道的核心价值
中国精神推崇“和谐”,表现为天人间的和谐、人与自然的和谐、社会和谐、人与自我的和谐,中国传统所信奉的正是和平主义,孔子的大同理想即表达了这一理念。“中道”指儒家“执两用中之道”,意味着在矛盾关系中建立相应的沟通与协调机制,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。中道使中国精神显示出非凡的平衡力与弹性,也是协调人际关系包括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理念。
三、持续的生成、创新与转化精神
中国精神秉持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,生生不息,日新月异。运动变化以善与和谐为目的,是创造及创新。中国传统特别注重创新精神,所谓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”,正是依靠持续的生成、创新与转化传统,中华文明方得以绵延数千年。在其现代复兴过程中,中华民族更是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极其复杂局面,勇于担当、革故鼎新、披荆斩棘、攻坚克难,持续推进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。
四、共同的华夏认同及其卓越的包容性与涵摄力
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,是境内诸民族、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传统长期交流、融合的结果。长期的历史,形成了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,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民族团结传统。中国精神具有卓越的包容性与涵摄力,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同时,吸收外来文化精华,成就了华夏文化海纳百川、雍容大度的传统。
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、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,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、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,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。